top of page
作家相片I am Ginger

「我畫畫是為了停止思考」 8月17日


唯一的一幅梵谷自畫像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記得曾經跟朋友聊到,世界上有那麼多地方值得去,但沒機會去。 但有什麼地方是即使去過,也願意犧牲去其他地方的機會舊地重遊呢?


我的答案是「愛丁堡與荷蘭梵谷博物館,...還有迪士尼樂園🎠」


梵谷的畫作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像各種印刷品上、再製的文創藝術品,甚至以梵谷為靈感的新創作...等。

《星夜》燙金浮雕拼圖

像我前一陣子也買了一個很漂亮的《星夜》浮雕燙金拼圖,現在就掛在房間裡。


但要了解梵谷,我覺得還是必須真正的站在他的作品前。


無論是從近看、從遠看、從左看、從右看,在不同角度光線下,就是不一樣的作品呈現。


不只是畫面帶來的震撼,站在畫前,畫家的企圖在經過幾百年的光陰歲月,依然強烈衝進觀眾的眼睛裡,把自己的渴望、悲憤同時攤在畫紙上,鮮明又赤裸。


畫家並不刻意凸顯生命的陰暗與混亂,生活雖然有黑暗悲傷的一面,但生命不同,生命就在那裡,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在綻放的花朵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前陣子看了2018年的一部電影《梵谷:在永恆之門》。梵谷是由威廉·達佛飾演,大家認識威廉·達佛關鍵應該都是他曾經飾演那些壞到讓人頭皮發麻的反派吧?但我覺得他飾演的梵谷有一種淒涼感,也許演員本身的電視形象就讓人有些抗拒,經過他的詮釋,完美刻畫出梵谷在當時的孤獨處境。

電影描述從梵谷在法國亞爾生活開始到他離世這段時間的生活。台詞很少,但每一句台詞都讓人深刻,電影傳達一種孤單的感覺,孤單不只是一個人寂寞而已,明明溝通了卻無法對話的空虛才是真正的孤單。


梵谷一生貧困,生前一幅畫也沒有賣出,在他過世後其藝術成就才獲得歷史崇高的評價,這樣的「不得志」是不是導致了生命最後的悲劇?


Maybe not.



梵谷一生中的貧困是現實,但大部分的人都貧困,世界上就是貧者多富者少。

「得志」這件事又太遙遠,而這世界上又有誰能大聲說自己是「得志」的呢?

與外在物質的壓迫比起來,在逆境之中仍能忠於自我的挑戰,才是梵谷真正經歷的困難。

電影中,梵谷對外界始終都還停留在自稱「畫家」的階段,而旁人都是質疑的,面對質疑他只能謙虛地回答,自己除了畫畫,沒有別的才能,所以他相信上帝應該有給他繪畫天賦,這是他活著的意義,所以他是一個畫家。

我想到,人在面對「自己是誰?」的時候,其實是充滿困難的。

我是一個律師,因為我有考到執照。

我是一個老師,因為有人願意讓我指導。

這些前提都是他人賦予的,我們能給自己的除了信心之外,什麼都沒有了。

在亞爾,梵谷與高更辯論創作理念時,高更認為作畫應更執著於藝術家腦中的意象,但梵谷不斷重申他要畫的是眼下的一切,陽光裡的大自然,他認為藝術家的職責就是要透過他們的眼睛與筆分享這個世界給眾人。

很可惜的,當時的人們不懂的欣賞梵谷眼中的世界,受盡挫折與精神崩潰後,最終當別人再次詢問他繪畫的理由,他只說了:

「我畫畫是為了停止思考」


梵谷博物館裡的唯一拍照點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